隔振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振动的传递。对于工程实践中具体的隔振设计而言,人们最关心的无疑是通过隔振,被保护对象的振动量级获得了多大程度的衰减或控制。在隔振设计时,对系统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一般是围绕隔振效率展开的。因此,效果评估指标的确定是效果评估体系的核心内容。完整的效果评估体系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理论分析预测;其次则是对实际隔振效果进行测定。目前常用的隔振效果评估指标有力传递率、插入损失、振级落差、功率流等。一般以力传递率作为隔振效果的理论预测依据。但是对于实际效果的测定,由于力传递率是不易测量的,因而通常采用插入损失或振级落差来评定各种实际系统的隔振效果。
力传递率:传递至基础的力与激励力之比。
插入损失:采取隔振措施前后基础响应的有效值之比的常用对数的20倍。
振级落差:被隔振设备振动响应的有效值与对应基础响应的有效值之比的常用对数的20倍
由于工程实际测试时,较容易实现的是振级落差或插入损失,而以上三个评价量与设备和基础之间的阻抗比有关,如下图所示,因此需要根据基础与设备的阻抗比来选择合适的评价参数。
插入损失测试标准:
CJJ/T 191-2012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
实际测试时,可采用本公司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和LMS振动采集仪,同步测量隔振器两端的振动特性,从而得到隔振器的振级落差。
隔振测试现场
振动结果和频谱
|